財富財經經濟通

財富財經經濟通

要深化科技體製改革

时间:2025-05-04 22:48:33分类:百科

東南網9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池亮亮)黨的大脑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深化科技體製改革。顺昌索实施绿色高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製,县探协同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质量作机制科推動科技創新力量、发展要素配置、科技人才隊伍體係化、创新创资建製化、大脑協同化。顺昌索实施绿色高

科技創新是县探协同推動縣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山區縣,质量作机制科科創資源是发展稀缺資源,在發展利用過程中,科技往往存在服務力量分散、创新创资平台構建缺乏、大脑成果轉化不足等問題。

如何把珍貴的科創資源調度好、利用好,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順昌縣創新探索實施綠色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委員會工作機製(下文簡稱“綠高科委”),整合科技服務力量,搭建大平台,優化資源要素配置,讓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從單打獨鬥、被動對接、傳統理念向協同發力、主動服務、綠色發展轉變,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同增長。

攥指成拳 形成科技合力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半導體光催化水處理技術課題組的師生們帶著最新成果來到順昌,與順昌縣農業農村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我們課題的核心技術有助於實現高價值魚種養殖水體實時恒溫原位治理,推動魚種增產增收。”課題組團隊成員林子妍介紹,“同時,我們的產品還能應用到農業、工業的尾水治理當中,為生態環保作出貢獻。”

這次對接,是順昌縣綠高科委工作機製的成果之一。

“綠高科委的成立,旨在進一步整合分散在相關部門的科技服務職能,推動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科技創新工作整體效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加快新質生產力形成。”順昌縣科協主席、綠高科委辦公室主任饒珍萍說。通過成立由縣委書記任主任、縣長任第一副主任、17個具有科技服務職能的單位主要負責同誌組成的綠高科委,加強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全麵領導,攥指成拳,形成科技合力。

改革創新需要製度支撐。據介紹,目前順昌縣已製定專項改革實施方案,把科技服務力量集中整合,搭建科技服務合力大平台,助力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先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綠高科委還建立了聯席會議、工作督查、信息反饋3項統籌協調製度,對需要跨部門、跨行業合作的事項及時開會溝通協調推進,對重點工作進行跟蹤指導和專項督查。”饒珍萍說。

機製運行以來,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5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家、獲評省科技小巨人企業8家。該機製還設立優秀人才支持激勵體係,對幫助企業解決核心技術科研項目難題並取得顯著成效的團隊給予項目攻關獎勵。2023年度共落實科技工作資金500萬元。

搭建平台 集聚優秀人才

連日來,位於順昌縣金山新材料產業園內的碳汽聯產集中供熱項目現場,工作人員忙著為即將投入試生產做最後的準備。

“我們的項目可以對竹木產業鏈下端廢棄物進行再利用,產生相應附加值產品,實現園區綠色循環發展。”產業園負責人介紹。

以碳汽聯產替代燃煤熱電聯產,可解決園區企業靠燃煤運營成本高、碳排放和能耗指標等問題。作為該技術領頭人,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建斌榮獲202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項目和人才相互成就的背後,是綠高科委的搭平台。據介紹,項目落地過程中,正是綠高科委通過專家人才對接服務中心,對接了周建斌教授團隊。

像周建斌教授一樣的高端人才,綠高科委已對接了40多人。圍繞林竹、氟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需要,順昌縣依托綠高科委平台,搭建產學研聯合創新專家谘詢團隊服務平台,建立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專家人才對接服務中心,主動對接產業發展急需人才,解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卡脖子”問題。目前已成功對接省內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11所,院士3人、博士40人,開展服務保障176人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莊鬆林帶領科研人員,與虹潤公司合作建立了省級示範院士工作站——虹潤儀器儀表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助力下,虹潤公司收獲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福建省數字經濟“未來獨角獸”創新企業、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榮譽稱號。

同時,當地采取“引、聘”方式開展技術服務和項目合作,組建全產業鏈科技特派員團隊,精準選派科技特派員,已建成科技特派員工作站50個、示範基地175個、現場教學點8個。

去年10月,順昌縣還開展了福建省“師帶徒”引鳳計劃南平人才項目“揭榜掛帥”(順昌)趕集日活動,邀請14位林竹、食用菌等產業領域專家教授參加,12個人才項目進行路演推介,並全部成功揭榜簽約。

激活鏈條 產業提檔升級

綠高科委機製助力下,縣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近日,記者走進順昌縣杉木館,琳琅滿目的杉木製品吸引了各地客商。這是順昌縣林竹產業的龍頭企業——升升木業有限公司通過綠高科委機製成功“鏈接”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後的部分成果。

位於順昌老城區中心的“東安驛”,以新型生態建造技術、獨特舒適的空間環境、多功能的公共服務空間,成為順昌群眾的打卡點。

這是綠高科委對接引進南京大學建築學院趙辰教授團隊的成果。該團隊打造現代木竹建造研究院,申請參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現代竹木建造標準,設計建造了“東安驛”等四座木竹建築,讓傳統產業開出新花。

除了竹木加工,順昌縣另一個特色產業——菌草產業鏈也越來越長。

“在綠高科委的幫助下,我們成功對接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團隊,依托順昌縣新菌都有限公司,著力打造菌草科技小院,並與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順昌中等職業學校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順昌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榮華說。

去年6月,順昌菌草科技小院獲批第五批“福建省科協科技小院”。通過“高校+科研首席科學家+科特派”的專家製領銜工作機製,打造以“植物種植為基”、以“動物循環為本”、以“菌物利用為要”的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生產模式,並成功承接第18屆國際菌草產業發展研討會現場調研活動。

科創助力,鏈條越來越新。今年,綠高科委成功對接了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趙誌軍博士團隊,開發研製了菌菇係列預製菜、非遺傳統小吃順昌灌蛋預製菜和柑橘產業風味罐頭等產品,開啟食用菌預製菜產業新“賽道”,讓“科創+產業”加速融合。